

國家啟動中央財政支持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已有1年,在陜西省渭南市,項目現場一派繁忙景象,放線挖坑、栽植澆水有序進行。
渭南市林業局項目負責人介紹,全市已完成人工造林4.22萬畝、退化林分修復5.3萬畝,占全市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造林綠化任務的38.27%,預計年底前完成所有建設任務。
渭南市位于黃河中游、關中平原東部,是陜西省唯一同時擁有秦嶺山地、黃河灘區、沙區及關中北山的地市,南部秦嶺林區和北部淺山區是國家重點水源涵養林區,渭北旱塬和南部臺塬是國家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
“十三五”以來,渭南市共完成造林綠化267.9萬畝,森林覆蓋率由25.5%提高到37.85%,綠色底色逐步形成。
2021年,渭南市爭取到全國首批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項目計劃任務24.88萬畝。根據全市自然環境、社會經濟、國土綠化現狀以及林業發展功能定位,按照“優先選擇生態脆弱、急需治理,地塊集中連片,不占用農地,水源、交通等條件相對優越”的原則,確定了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實施方案。
市縣兩級林業、財政部門成立了項目管理機構。為確保項目技術路線的統一性、建設標準一致性,市林業局統一組織編制作業設計,各項目縣(市、區)林業主管部門作為建設單位進行施工,按照作業設計和政府采購自主確定施工隊,并組織施工作業。市林業局受各項目縣(市、區)林業主管部門委托,代各建設單位統一進行監理招標,保障項目質量。
在合陽縣黃河灘退化林修復現場,一條條縱橫交錯的排堿渠水流淙淙,苦楝、桑樹、旱柳、白蠟整齊排列。合陽縣項目負責人介紹,為確保苗木成活,打造黃河灘區風景林,項目組采取開溝筑臺法進行栽植,即每隔9米開挖深寬各1米的排堿溝,將挖出的土平鋪于兩溝之間造林地,植樹于溝間臺田。排堿溝與主排水渠連通,解決土壤水澇問題。樹穴底部放10厘米厚的蘆葦隔水隔堿,栽植時采用堆栽式,栽植后在根盤表面覆蓋10厘米的沙土,起到壓鹽壓堿的作用。
在蒲城縣光陵村人工造林作業區,刺槐、連翹、側柏相間排列。蒲城縣林業局項目負責人介紹,在樹種選擇上,項目遵循“適地適樹、鄉土為主”栽植原則,在土層深厚地塊栽植側柏、刺槐,在土層瘠薄地塊栽植連翹。林業局安排3名技術員負責現場施工的監督指導和管理,先后組織監理、施工單位在造林地塊進行作業設計交底,明確栽植范圍、樹種配置、栽植密度和栽植技術要領等要求,嚴格工程工期和設計標準,每天對項目各標段進行抽查,查看苗木質量、栽植合格率、澆水等情況,及時掌握現場進度和質量,及時整改造林中存在的問題。
渭南市將以本次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實施為契機,繼續探索適合渭南不同地類的造林綠化模式,積極構筑渭南生態屏障,厚植秦東大地綠色底色。(趙俠 方永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