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自然資源部、財政部組織全國遴選,前不久泉州市“藍色海灣”綜合整治行動項目(泉州灣海域)正式入圍2020年中央財政支持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項目。為盡快推動項目實施,近日,晉江市組織相關部門及專家召開評審會對“藍色海灣”項目可行性報告進行了科學評估。
會議邀請5位來自自然資源部海洋研究所、廈門大學、福建師范大學等專家教授組成評審組,對當前編制的《泉州市藍色海灣綜合整治行動項目(泉州灣海域)可行性研究報告》展開評審。
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教授級高工湯賢坤介紹,項目科研主要是根據自然資源部和財政部批復的《 泉州灣藍色海灣項目實施方案》基礎上進行細化,并做科研報告,結合地方需求,對項目進行補充和完善。
與會專家通過聽取項目編制單位匯報以及實地考察,結合藍色海灣項目建設方案的必要性、科學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進行了認真審議。最終,經過討論研究,專家組一致同意予以通過評審。
湯賢坤介紹泉州一帶傳統的互花米草整治和紅樹林種植已經積累良好的經驗,對以后項目的實施提供了很好的工作基礎。從目前看,項目的實施可以達到預期效果。
據了解,泉州市“藍色海灣”綜合整治行動項目(泉州灣海域)位于晉江下游泉州灣河口濕地省級自然保護試驗區,該項目預計總投資3.51億元,申請中央資金1.87億元,為歷年來泉州獲國家批準最大規模的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項目。
項目主要包括互花米草整治工程、紅樹林生態修復工程、鳥類棲息地營造工程、海岸生態化改造工程等,實施時間約40個月,將恢復濱海濕地生態功能,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提高海岸防潮能力,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目前,晉江市林業園林部門已嚴格依照上級及市委、市政府要求深化項目的前期工作和辦理相關手續。下一步,晉江市將繼續倒排時間,掛圖作戰,按時序推動完成項目方案論證、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工程招投標等,爭取今年年底進場開工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