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產業兩手抓——省林業局局長陳俊光接受羊城晚報記者專訪,談脫貧攻堅關鍵路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愛麗 劉佳寧 實習生 李悅 通訊員 林蔭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脫貧攻堅戰役中,生態優先理念已深入人心。近年來,全省林業生態扶貧力度不斷加大,綠化廣東大行動持續高質量推進,不僅使城鄉生態越來越美,更使百姓共享實實在在的“綠色紅利”。一個個“綠色蝶變”的美麗鄉村憑借好生態打開發展新天地、換來百姓金飯碗。
決戰決勝之年,廣東如何繼續擦亮綠色發展底色,推動脫貧攻堅、生態文明建設、林業鄉村振興工作有機結合?近日,廣東省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陳俊光接受羊城晚報記者專訪,道出了廣東省林業系統所做的探索及獲得的經驗。
生態扶貧:今年再綠化美化鄉村1385個
羊城晚報: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廣東省林業局如何布局?
陳俊光:2016年以來,省林業局(原為省林業廳)認真研究制定林業扶貧政策措施,扎實推進林業生態建設與產業扶持等工作,注重發揮林業行業優勢,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要求,采取“點面結合,突出重點”方式實施林業行業扶貧,取得較好成效。主要從以下幾方面發力:
一是大力發展林業產業,積極推進林業產業扶貧。2019年,全省林業產業總產值達8458億元,繼續名列全國前茅。
二是逐年提高生態公益林補償標準,助力貧困地區農民脫貧奔小康。自1999年起,廣東省在全國率先實施生態公益林效益補償制度,20年來累計落實中央和省財政兩級補償資金201.77億元,惠及林農559.7萬戶、2649.7萬人,約占全省農業人口的2/3。
三是扶持貧困村植樹造林,開展鄉村綠化美化。安排造林補貼每畝100至200元不等,綠化鄉村7992個。
四是優先聘請符合條件的當地貧困農民為生態保護人員,幫助貧困農戶解決就業問題。2017年以來,全省共安排幫扶資金2870萬元。
五是加大支持革命老區建設力度,提供林業相關保障服務。落實老區中央財政森林撫育補助資金1176萬元;加大對民族地區扶持力度,扶持資金1200萬元。
六是結合對口援疆任務,加強林業消費扶貧指導協調。
今年以來,省林業局負責掛牌督戰梅州興寧市脫貧攻堅工作,把脫貧攻堅與應對疫情影響、推進林業行業企業有序復工復產等作為重中之重來抓,下設督戰工作專班,力爭在6月底全力督戰興寧實現剩余相對貧困人口75戶277人全面脫貧、4個省定相對貧困村全面出列。
羊城晚報:具體而言,廣東如何持續推進林業生態扶貧和產業扶貧?成效幾何?
陳俊光:近年來,全省加大林業生態扶貧力度,全力推進國土綠化提質增效,實施精準造林,近三年每年都完成造林更新300萬畝以上。著力實施區域生態保護修復,全力推進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全力推進廣東南嶺國家公園創建工作,加強新一期沿海防護林體系和生物防火林帶工程建設,推進雷州半島生態修復,積極落實和提升生態公益林標準。全省全面實施鄉村綠化美化建設,綠化美化鄉村7992個。今年將再綠化美化鄉村1385個,全省認定600個國家森林鄉村,完成253個省級扶貧村的鄉村綠化美化建設,建成50個綠美古樹鄉村、50個綠美紅色鄉村。
大力發展林業產業,積極推進林業產業扶貧。因地制宜扶持貧困村、貧困戶大力發展以林下種植、養殖和相關產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觀利用等為主的林下經濟,積極推進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建設。廣東省已創建國家級林下經濟示范基地14個、省級林下經濟示范基地110個、省級林下經濟示范縣28個,認定國家級重點林業龍頭企業28家、省級林業龍頭企業242家,創建全國森林旅游示范縣5個,建設國家森林康養基地5個、省級森林康養基地20個,評定省級林業專業合作社示范社30家、示范家庭林場10家。
此外,在精準扶貧方面,省林業局于2016年4月正式進駐湛江雷州市揖花村開展扶貧工作,打造“六業、六園、一堡壘”,扎實有效完成脫貧攻堅各項任務。2019年,揖花村已實現脫貧摘帽。
綠化廣東:“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
羊城晚報:廣東林業生態建設中如何體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陳俊光:近年來,廣東高舉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旗幟,緊緊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核一帶一區”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積極主動服務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創新林業發展新動力,謀劃林業發展新舉措,筑牢區域生態安全屏障,為經濟社會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生態支撐。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深入開展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工作,實施重點林業生態工程,加快推進森林城市建設。森林資源質量效益穩步提升,城鄉綠化水平不斷提高,森林生態安全體系基本建立,“綠水青山”在廣東已逐步變成“金山銀山”,優質生態產品供給能力不斷增強,為經濟社會持續發展提供生態支撐。同時,扎實推動廣東林業改革,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綠色惠民。
據統計,2016年至2019年,全省完成造林999.8萬畝,封山育林576.8萬畝,完成森林撫育3986.9萬畝,實現森林資源“雙增”目標。
全域“創森”:珠三角力爭今年榮膺首個國家森林城市群
羊城晚報:“國家級森林城市群建設示范區”進展如何?
陳俊光:自2016年珠三角地區被確定為首個“國家級森林城市群建設示范區”以來,珠三角各地認真貫徹國家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按照《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群建設規劃(2016-2025年)》,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實行珠三角全域一體化生態修復和生態建設,不斷提升珠三角城市群生態功能、環境質量、宜居程度和綠色惠民水平。
全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局面已經打開。2008年,廣州市成功創建并成為廣東首個“國家森林城市”。至2018年,珠三角9市全部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實現了國家森林城市全覆蓋,成為全國首個“國家級森林城市群建設示范區”。目前,該城市群已基本成型,力爭今年成功獲得“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群”稱號,成為全國首個國家級森林城市群。
2019年,汕頭、梅州市也成功“創森”,填補了粵東粵西粵北森林城市的空白。目前,全省累計有20個市加入建設森林城市的行列,韶關、梅州、茂名更是提出全域創建森林城市的目標。今年,茂名、陽江、潮州市和韶關市始興縣“創森”工作已進入攻堅階段。